科屬:百部科百部屬。
別名:蔓生百部,嗽藥,藥虱藥,九叢根,九十九條根,野天門冬。
識別:多年生草本。根肉質(zhì),數(shù)個至數(shù)十個簇生,故名“百部”,李時珍說:“其根多者百十連屬,如部伍然,故以名之。”又名“九叢根”“九十九條根”,皆源于此。。莖下部直立,上部蔓狀,與“直立百部”的莖直立,不蔓生形成對照,故又名“蔓生百部”。葉3~4片輪生;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先端銳尖或漸尖,基部圓形或截形,全緣;葉脈明顯,5~9條;ü=z狀,其基部貼生于葉片中脈上,每梗通常單生1花;花被4片,淡綠色,卵狀披針形至卵形;雄蕊4,紫色;子房卵形,甚小,無花柱。蒴果廣卵形而扁,內(nèi)有長橢圓形種子數(shù)枚。
入藥:根入藥叫“百部”。
性味:苦、微甘,微溫。
功效:潤肺止咳,殺蟲滅虱。
應(yīng)用:常用中藥,治咳嗽極好,著名的中醫(yī)方劑“止嗽散”中就用它,故又名“嗽藥”,李時珍說:“百部,亦天門冬之類,故皆治肺病、殺蟲。但百部氣溫而不寒,寒嗽宜之;天門冬性寒而不熱,熱嗽宜之,此為異耳!被蛟S這也是它又叫“野天門冬”的原因,或許與其根長相與天門冬相似而得名。百部又是個殺蟲良藥,故又名“藥虱藥”。中藥“百部”的原植物有3種,即百部、直立百部與對葉百部(大百部),理論上北方少產(chǎn),但實際上百部(蔓生百部)在北方生長良好,上述照片都拍于北京室外,有部分照片還是我自己種植的百部。